《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3-05   浏览次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概述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内容依据中宣部和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基本要求,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依据,在尊重原有教材体系及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式教学,体现史论结合。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们认识近现代史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辨别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阅读史料的能力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近代各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的能力。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2:掌握近代以来的各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发生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以及经 验教训掌握近代以来的各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以及在历史事件中的地位、作用。

课程目标(素质目标)3:具有口头表述的能力;具有查找文献的能力;具有撰写论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基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教学目标与课程要求,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守正创新,铸魂育人,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历史知识和重要事件。讲授时要注重对历史背景的阐述和历史细节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特定的历史问题或主题进行讨论,通过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实践教学法:包括实地调研、参观考察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直观地了解历史,增强学习的现实感和体验感。

通过多元性与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时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导论

教学内容: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及其依据;认识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与特征,认识近代中国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原因和特征,从而把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主要特点;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种政治力量及所对应的三种建国方案,理解中国的两种命运及前途的较量,懂得中国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指明道路;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体会这些成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内涵和意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种政治力量及其所对应的建国方案及其历史命运,体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与任务,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征程与巨大贡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

教学难点:

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如何理解近代中国三种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之命运。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内涵和意义。

(二)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教学内容: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认识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了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认识民族觉醒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意义。本章教学要求教师围绕近代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光荣历史,把握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科学分析和总结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帮助学生了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掌握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1840年至1919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民族危机激发中华民族的觉醒。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认识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意义。

(三)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内容:

认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都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了解中国社会各阶级早期探索国家出路的主张和方案,把握其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理解近代中国历史既是西方列强侵华史,也是先进中国人的抗争史、奋斗史,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历史感。

教学重点:

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四)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教学内容:

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和局限性。了解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明确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仍然解决不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问题,它不能不让位给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与局限,深刻认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教学难点:

了解孙中山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不让位给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原因。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教学内容: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理解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时期纲领的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工农运动情况;学习和体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及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教学重点:

理解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认识苏俄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教学难点: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六)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内容:

了解国民党蒋介石南京政权一党独裁的反动性质性质及其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继续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了解毛泽东创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原因及其实践;了解中国革命由此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及伟大意义,领略长征精神的伟大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国民党南京政权的性质为-的军事独裁统治;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继续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作坚决斗争。

教学难点:

深入认识毛泽东在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上实践和理论的贡献;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如何与中国 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内容:

通过对抗战历史的学习,全面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意义;理解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地位;深入阐析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历史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捍卫历史正义,弘扬抗战精神。

教学重点:

结合相关史料与事实揭露日本-的计划及其实施;全景式展示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从历史的钩沉中体味苦难与光荣的民族觉醒历程;对伟大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进行深入探讨,讲清楚中华民族伟大觉醒、世界反法西斯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伟大作用等三大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日本侵华的历史文化原因分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策应,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局面的形成;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八)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内容: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认识两种前途的斗争是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正确认识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和对立本质;结合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国民党政权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了解第三条道路幻灭的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的必然。

教学重点:

认识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及各自所代表的道路;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意义及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内容:

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理解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实施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把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与基本经验,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形制和前途,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必要的经验和教训。正确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教学重点:

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前途,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学习和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阶段取得的伟大的理论成就和经济成就,分析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教学难点:

理解与认识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革。理解与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十)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四人帮” 被粉碎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领导全国人民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理解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教学重点:

认识中国共产党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艰辛历程,了解党在几个重要历史关头的重大历史抉择,懂得全面客观评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历史进程,能够从继承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历史进程,如何从继承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内容: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十八大、十九大至二十大的奋斗历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来历史性变革及成就,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历史意义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核心”地位的确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确立及意义,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并如期完成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正确把握世界百年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交汇期中国全方位的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全面理解建党百年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总结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召开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通过本章内容学习,激励同学们踔厉奋发,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教学重点: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及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新时代十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时性成就,整体国全安全观及新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推进;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核心”地位的确立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及重要意义;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部署,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世界百年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交汇期中国全方位的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把握建党百年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总结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教学难点:

如何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历史意义;如何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两个没有变”的辩证关系;如何深刻理解世界百年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交汇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及意义;如何深刻解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序号

编者

教材名称(或版本)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23年4月

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2023年4月

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2023年4月

4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出版社

2022年10月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问答》

解放军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22年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

人民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2021年

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人民出版社

2021年11月

 

关闭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15vip太阳集团官网

邮编:510225 E-mail:skb@zhku.edu.cn电话:020-89003211

版权所有:15vip太阳成集团(中国区)官方网站-Macau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