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实践》课程概述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类特色课程,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必要且重要的补充,是实践育人体系下通过课程实践理论搭接实践的重要途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历史脉络与实践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课程由理论讲授、体验中心实践以及实地实践三部分构成。理论讲授部分主要介绍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整体背景与重要作用。体验中心实践则依托各类虚仿设备及实验系统,进行实验室内的理论+体验的具体实践,以对接课堂内外各类实践育人资源。实地实践部分主要带领学生完成实地的实践项目,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感受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真是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理论认知与理解深化。通过系统学习,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理解;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在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历史上的深厚渊源与重要作用,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的时代要求与具体导向,以及在发挥仲恺校本文化传统及特色中的重要着力点。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实践探索与能力提升。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地考察、专题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挑战,增强对国情、社情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虚拟实训等方式,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虚拟仿真环境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解决。通过模拟实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课程目标3:(价值目标)价值认同与使命担当。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资源,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实际的调研和实践,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变化和,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三、教学方法
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地走访调研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几个结合的方式,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开展社会实践、完成虚仿实验等任务,最后形成调研和实践成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讲:导论
教学内容:
1.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在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调查研究作为重要方法的历史背景;
2.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所做的工作,强调其“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对调查研究的重视和推动;
4.《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析从价值导向、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四个维度提升调查研究工作质量的策略;
5.阐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调查研究对于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重要性。
6.15vip太阳集团官网在创办初期就注重实践教学、强调调查研究的历史传统。
7.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扬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的传统,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学重点:
1.历史渊源与重要作用:深入理解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在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历史中的深厚渊源和重要作用。
2.新时代要求与导向:掌握新时代背景下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时代要求和具体导向。
3.学院传统与传承:了解15vip太阳集团官网在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方面的传统和传承,以及在新时代的改革和创新。
教学难点:
1.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如何将历史上的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经验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见解和建议。
2.新时代要求的把握: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对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新要求,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3.学院特色的体现:如何在介绍15vip太阳集团官网的传统与传承时,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第二讲: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理论及方法
教学内容:
1.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定义与意义;
2.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概述;
3.社会实践的定义、目的与意义
4.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与特点;
5.社会实践项目策划与筹备;
6.团队合作与角色分工;
7.风险预测与成果设定。
教学重点:
1.理解调查研究的本质、类型和研究设计原则,为后续实践打下基础;
2.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多种形式及其特点,为后续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3.掌握社会实践项目的策划、筹备、实施、总结等全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方法论的灵活运用:如何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的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2.社会实践项目的创新性: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提出新颖的研究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升实践能力。
3.团队合作与沟通协调: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第三讲:广东省省情概览与新时代下的社会实践
教学内容:
1.广东省省情概览:
2.新时代背景下广东实践的新要求;
3.广东省红色文化概况,红色资源概览;
教学重点:
1.广东省省情全面了解:确保学生对广东省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2.红色文化概念及资源概览:使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概念,对广东省的红色文化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3.社会实践形式掌握:使学生明确并掌握多种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为日后参与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教学难点: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何将广东省省情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省情的理解。
2.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勇于创新,提出新颖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提升创新能力。
第四讲:粤港澳大湾区及广州市情概览与新时代下的社会实践
教学内容:
1.粤港澳大湾区及广州市市情概览:
2.新时代背景下湾区及广州实践的新要求;
3.湾区及广州市红色文化概况,红色资源概览
教学重点:
1.湾区及广州市市情的全面掌握:确保学生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意义、发展现状及广州市的市情特点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2.社会实践形式的多样化探索:引导学生熟悉并掌握多种新时代下的社会实践形式,能够结合湾区及广州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方式。
教学难点: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何将湾区及广州市市情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区域发展的理解。
2.创新能力的激发: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勇于创新,结合湾区及广州市的特色,提出新颖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第五讲:调查研究及社会实践的成果总结
教学内容:
1.介绍实践成果总结的意义与价值;
2.介绍调研和实践成果总结的类别与具体形式;
3.讲解报告结构(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4.选取典型调查研究或社会实践案例,分析其成果总结的亮点与不足
教学重点:
1.成果总结的步骤与方法:确保学生清晰了解并掌握从数据整理到报告撰写的全过程。
2.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准确提炼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并形成有价值的结论。
3.报告撰写技巧及视频制作技巧: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及视频制作能力。
教学难点:
1.成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确保学生在解读数据和完成成果时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2.团队协作与沟通:在成果展示与反馈环节中,如何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共同完善总结汇报。
第六讲:实践成果及评价例说
教学内容:
1.学生实践作业实践成果案例展示;
2.学生实践作业成果点评;
3.学生小组汇报实践成果。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了解实践成果的评价标准,并对自身实践成果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价和定位;
2.训练学生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表达输出、自我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生经自我评价及定位的准确性:确保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基于开放性视野及专业性视野之下,并学会将成果放置于特定场景和情境之下进行综合评价;
2.学生如何通过成果的汇报与评价获得进一步的学习能力,实现自我在知识、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
五、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序号 |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名称 | 对应实验项目 | 备注 |
1 | 高互动虚拟现实VR设备搭载《长征红色实训系统》 | “党史与红色实践”模块长征主题虚拟仿真体验 | |
2 | 虚仿实验:《廖何一家的家国情怀》 | “校史与校本文化”模块虚拟仿真实验 | |
3 | 虚仿实验:《榜样的力量》、《真理的力量》 | “理想与信念培育”模块虚拟仿真实验 | |
4 | 虚仿实验:《大国农匠》 | “乡村发展与振兴”模块虚拟仿真实验 | |
5 | 头戴式VR眼镜 | “党史与红色实践”模块红色场馆及场景虚仿体验 | |
6 | 360全景相机 | 红色场馆、红色场景全景资源拍摄、制作 | |
六、参考资料
(一)参考书目
序号 | 编者 | 教材名称(或版本)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 | 中央文献研究室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4卷) | 外文出版社 | 2014-2022 |
2 | 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人民出版社 | 2022年10月 |
3 | 本书编写组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3年 |
4 | 顾海良编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6年 |
5 | 毕霞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辅导读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17年 |
6 | 刘晓东 | 《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实务》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年 |
| | | | |
(二)网络资源
(1)学习强国网,
(2)中国社会科学网,
(3)人民公开课网,
(4)智慧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