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3-05   浏览次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

课程概述

一、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青年学生使命担当》是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向全省高校推广的精品思政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时代特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不同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重点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本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要求新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肩负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本课程针对我校既属纪念性大学又是农业大学的实际,加强大学生学农爱农、报国成才教育及廖仲恺、何香凝爱国奋斗精神教育,引领仲恺学子增强使命担当,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报效祖国。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青年马克思的时代担当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及不同阶段青年担当的具体表现;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生态文明思想、文化自信及人类命运共同的内涵;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内在逻辑。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提升辩证思维、历史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 3:(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够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增强时代使命感,自觉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用之才。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使用讲授方式,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辅之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的师生互动,每节课除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定讨论议题外,还结合线上学习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和研讨。全体同学需要按时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网络学习任务,或完成指定书目阅读任务,或完成实践成长任务等。本课程的经典研读学时为6个学时,以视频播放、话题讨论、课程作业、在线测试和学习投票等方式方法配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专题一  19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青年使命

教学内容:

1.青年马克思面临的社会客观条件

1.1英国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

1.2法国大革命带来意识形态的变化

1.3资本主义发展中固有矛盾日趋激化

1.4“双元革命”的影响

1.5各个领域知识分子反思“双元革命”

2.青年马克思的人生境界

2.1马克思人生境界之一: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2.2马克思人生境界之二:练就过硬本领,具有学习紧迫感

2.3马克思人生境界之三:用于砥砺奋斗,勇做时代开拓者、奉献着

2.4马克思人生境界之四:乐观自信地追求品味人生及践行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青年使命

3.1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远大理想落实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

3.2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和人民,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

3.3认真学习,练就过人本领,以成就报效国家

教学重点: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2.青年马克思的理论选择与实践方向

3.马克思的人生四境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学习马克思,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教学难点

1.揭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内在逻辑与时代特征;

2.阐明青年马克思成长的境界和追求

专题二  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使命

教学内容:

1.百年前的那个时代

1.1社会动荡与国家贫弱

1.2外国侵略与民族屈辱

1.3经济发展落后与人民的贫穷和痛苦

1.4社会矛盾与时代担当

2.百年前的那带青年

2.1反对侵略:五四运动

2.2奉献国家:五四力量

2.3爱国精神:五四核心

3.那个时代理论与实践

3.1五四青年的新文化探索

3.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3五四青年与马克思主义

3.4马克思主义指导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3.5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4.这个时代与青年作为

4.1把握爱国主义的五四精神实质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五四精神的当代体现

4.3马克思主义指引与党的领导是当代青年完成使命的政治保证

4.4认真学习掌握本领是当代青年实现时代担当的必要前提

教学重点:

1.五四革命传统的精神实质以及决定这一精神实质的时代背景;

2.五四时期青年的理论选择与实践方向;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逻辑;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题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使命与担当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

1.讲清楚五四精神百年传承的内在逻辑与时代特征;

2.阐明不同时代青年历史使命的本质联系与表现区别。

专题三  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与青年使命

教学内容:

1.新中国建立的奋进者

1.1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2投身革命:唤醒国魂

1.3奔赴前线:御敌救国

1.4助力民主:反对独裁

2.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2.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特点与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2.2新生政权的捍卫者

2.3新社会建设的中坚

2.4技术革新的骨干

2.5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3.做新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者

3.1坚定自励:不忘初心使命

3.2久久为功:承扬优良传统

3.3崇德修身:担当时代责任

教学重点:

1.不同历史阶段青年学生在中国人民“站起来”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和光辉作用;

2.总结不同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任务和榜样作用;

3.时代不同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是不变的,为中国“强起来”共同奋斗。

教学难点:

1.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青年的时代重任与责任担当。

专题四  改革开放时代与青年使命

教学内容:

1.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1.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2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时代使命

1.3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时代任务

1.4发展方式多样化的时代挑战

2.改革开放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2.1开启渐进式改革开放的步伐

2.2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3.1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

3.2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3.3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

3.4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4.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青年担当

4.1改革开放的坚守着

4.2改革开放的探路者

4.3改革开放的创新者

4.4改革开放的务实者

5.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青年使命

5.1解放思想以创新理论

5.2敢闯敢试以创新实践

5.3开放包容以走向世界

5.4坚定自信以走向未来

教学重点:

1.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

2.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3.改革开放过程中青年的使命担当,对当下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的启示。

教学难点:

1.揭示改革开放产生的时代背景;

2.客观评价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3.激励新时代的青年传承改革开放精神。

专题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时代新人

教学内容:

1.走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空方位

1.1伟大成就构筑新时代

1.2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促生新时代

1.3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助推新时代

2.读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内涵

2.1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2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2.3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2.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2.5日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做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使命

3.1有理想:鉴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2有担当:筑牢责任意识与奋斗精神

3.3有本领:夯实本领与锤炼品质

4.建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担当

4.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会者和实践者

4.3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的奋斗者和创造者

4.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构筑者与实现者

4.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者和推动者

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新时代的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

1.总结青春梦与中国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专题六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青年担当

教学内容:

1.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转化

1.1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变了

1.2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区别与联系

1.3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

2.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征表现

2.1“美好之问”: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

2.2“平衡之困”:不平衡的问题突出

2.3“充分之难”:不充分的挑战重重

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的青年担当

3.1青年价值观影响时代发展的方向,要做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3.2青年本领是拉动时代前进的引擎,要做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

3.3青年行动紧系时代发展脉搏,要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教学重点:

1.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青年使命担当之间的逻辑关系;

2.把充分的发展同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能力素质和使命担当联系起来,使青年学生产生认同与共鸣,激发其热情与行动。

教学难点:

1.讲清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依据、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的关系;

2.总结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

专题七  建设美丽中国与青年使命担当

教学内容:

1.美丽之问: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

1.1历史维度: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反思

1.2现实维度:生态文明的中国觉醒

1.3理论维度:对人类既往文明的超越

1.4国际维度:生态文明的全球视野与世界担当

2.美丽之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文化根基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历史演进

2.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3.美丽之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3.1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构建

3.2新时代中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3.3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4.美丽担当:新时代青年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使命

4.1提升生态责任意识

4.2增强生态使命担当

4.3落实现实行动使命

4.4转变生活消费方式

教学重点:

1.生态危机及其根源分析;

2.生态危机对新时代中国提出的挑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历史进程、理论内涵和实践。

教学难点: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逻辑与时代意义;

2.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

专题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青年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1.文化自信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何以“信”

1.1习近平多次强调文化自信

1.2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1.3守正与创新:六个“更”的基本诉求

2.文化自信的历史进程:文化自信“信”什么

2.1自信从历史中来: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2.2自信从奋斗中来: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2.3自信从实践中来:文化自信的显示支撑

3.新时代文化自信意识的构建:文化自信如何“信”

3.1“文化困惑”产生的全球化原因

3.2如何让人们对中华文化“信”起来

3.3对“文化自信”前景的展望

4.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与养成:文化自信躬自“信”

4.1培育文化自信的前提

4.2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

4.3培养文化自信的归宿

教学重点:

1.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2.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文化优越性的必然联系。

教学难点:

1.讲清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文化素养培育的内在关联;

2.如何建立长期且自觉地文化素养培育机制。

专题九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青年新担当

教学内容: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缘由

2.1历史维度: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辩证反思

2.2理论维度:对以往人类文明思想成果的积极借鉴

2.3现实维度:对当今国际变局与变革的时代拷问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3.1辨证反思世界历史进化方式,提供文明永续的发展方案

3.2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3.3坚实塑造外交战略意志,绘制中华复兴的理想蓝图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4.1为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而努力

4.2为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而努力

4.3为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而努力

4.4为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努力

4.5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努力

教学重点:

1.世界变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专题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与青年的政治使命

教学内容:

1.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运动

1.1中国共产党在青年运动中产生、壮大

1.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坚强领导核心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2.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跟党走”是新时代对中国青年的基本要求

3.1“跟党走”是青年的正确选择

3.2“跟党走”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青年的期待

3.3“跟党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4.在学习实践中引导当代青年自觉增强政治使命感

4.1深刻把握政治使命感内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4.2充分认识党的历史和功绩,自觉增强对党的认同

4.3明确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自觉提升政治站位

4.4努力在学习实践中成才,自觉增强政治能力

教学重点:

1.从实践维度和理论纵深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有效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树立“跟党走”的信念。

教学难点:

1. 如何诠释中国青年与中国共产党同命运、共呼吸,印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青年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好的制度保障。

 

五、参考资料

(一)参考书目

序号

编者

教材名称(或版本)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广东省教育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精品课程思政课程教案(第1版)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8

2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人民出版社版

 

2009

3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

2018

4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

2019

5

中共中、国务院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 2025

人民出版社

2017

6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网络资源

1)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关闭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15vip太阳集团官网

邮编:510225 E-mail:skb@zhku.edu.cn电话:020-89003211

版权所有:15vip太阳成集团(中国区)官方网站-Macau Platform